疯狂的疯狂三部曲
2006年6月,一部低成本电影在中国内地上映,仅仅300万的低成本投资最终创造了2300万的票房佳绩,并斩获金马奖在内的众多大奖。这部电影就是由刘德华赞助、让导演宁浩扬名立万的电影《疯狂的石头》,此后宁浩分别执导《疯狂的赛车》、《疯狂的外星人》,即广为人知的疯狂三部曲。虽然至今宁浩的“抄袭”嫌疑仍偶尔被提起,但疯狂三部曲基本获得了大众广泛的认可,尤其是《疯狂的石头》与《疯狂的赛车》被认为本土最成功的一批喜剧电影。
在豆瓣上,最先上映的《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评分分别为8.5与8.3,宁浩的执导生涯似乎出道即是巅峰,除了疯狂系列外,在2013年执导的《无人区》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但最近导演的作品、疯狂三部曲的终章——《疯狂的外星人》虽然收获了22亿的票房,却并没有获得大众的青睐,不少观众甚至打上烂片的标签。疯狂三部曲的“没落”是由多种因素作用造成的,可以用经典商业电影理论印证;但总的来说,疯狂系列已经达到千禧年后优秀本土电影的第一梯队,其复式剧情设计、优秀的本土化叙事、市井式视角与审美仍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疯狂三部曲本质上是群像式叙事,相较于传统故事电影编剧的双阵营(主角阵营、反派阵营、两大阵营下分属小阵营),宁浩更倾向于采用多阵营式的划分(增加配角排片时间、划分多个主要阵营),这种群像设计可以打破二极化的正邪对立,转而通过不同阵营间的交流互动使人物性格、剧情矛盾更加深刻鲜明,并且正如每个小学数学老师都会教的那样:
你的小学数学老师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多数目的阵营设置,利于保证叙事结构稳定、情节推动流畅;但同相应的,也可能因为叙事过于铺张造成配角喧宾夺主,观众注意力涣散,或者因为对某一、两方设计不足而破坏三方鼎立的格局,变成畸形的双阵营叙事甚至是独角戏(这一点在《疯狂的外星人》中就可以看出)。
我们可以依照一定标准划分角色的重要程度与阵容属性,如下:

在此基础上,将可以对三部电影角色设计进行归类如下图。

须知这种分类的标准并非是唯一的,例如《疯狂的石头》中犯罪团伙可以进一步进行角色划分,道哥是团队首脑,通过自己的决策决定了团队的行动,使团伙由主舞台外的搬家偷窃、电车诈骗转向了宝石之争的核心矛盾,而小军和黑皮虽然是团伙的技术军师及打手,但他们的驱动力指向对道哥的忠诚,不具备改变剧情走向的高度能动性(剧情设计里他的行为可能对剧情有决定性影响,但可以被他人替代执行,例如小军撞破麦克的偷盗行为,也可以变为黑皮执行,但三人的地位最终决定只能是道哥才能敲定团伙的行动方向)。
可以发现三部电影不仅在顶层设计采用相同的多阵营模式,包括阵营内人物地位也有相似之处(通常是一个核心人物加上若干小弟,小弟具有鲜明特色,如三宝、阿杰和黑皮都是武角,在行为逻辑上是缺乏耐心与智慧的表现,而殡葬场秘书、考研二人组的妹夫、建筑公司的秘书则是团队内的受气包,能够反衬首领的人物性格,并展现团队内的分工、矛盾、目标等),但宁浩并非全是旧壶装新酒,在背景设置和阵营互动上的不同的处理,使得三部电影的亮点、缺点也各不相同。
三种变型:沙盘、纸箱与话剧
在舞台设计与线索运作上,《疯狂的赛车》像一个沙盘电影,《疯狂的石头》像一个纸箱电影,而《疯狂的外星人》则更像一个话剧。在《赛车》中,多线并行的故事是发生在整座城市的,耿浩、黑帮、考研二人组、李法拉都是拥有自己的行为轨迹,随着全场故事的矛盾焦点——骨灰与白粉而产生会面、冲突,在冲突之后又会随着矛盾的转变与升级,开始寻找新的地点,与新的角色产生交互。比如在李法拉家及附近,所有主要阵容都曾登场,最开始是考研二人组反水做二五仔,登门索要报酬“偶遇”李法拉;随后耿浩来筹措安葬费被栽赃;之后考研二人组和李法拉躲在地下室并发现白粉;李法拉被囚禁后险些丧生被耿浩搭救;黑帮闯入住所引发爆炸并寻仇。每一次镜头聚焦在这里时,李法拉都会与其他角色发生互动(考研二人组两次、耿浩两次、黑帮一次),这个场景串联起了李法拉的矛盾逻辑;而且将镜头常驻地设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是白粉通过车辆被运送到了这里,而骨灰作为其错误的替代品参与到故事的发展当中,又通过出租车被考研二人组送走。同样的还有体育馆、耿浩家、殡葬处等多处地点构建起了超大沙盘,使得剧情在同一时间城市的不同地点得以推进。沙盘式的舞台设计也能够容纳更多阵营,承载更多互动行为,因此《赛车》是疯狂系列中群像最丰富的作品,可以划分出3-5个主要阵营(考研兄弟与警察阵营都徘徊在主要与次要阵营的边际,可以有不同划分方法),最终使得全片主要阵营与次要阵营丰富活跃,复杂而精致的时间线、高强度的任务互动、复杂的线索交易保证了电影剧情紧凑、结构精致、内容充实,因此可以说《赛车》是最耐看的一部。
相比之下,《石头》更像是发生在一个纸箱中的故事,除了少数场景如天台、道哥家、机场等之外,多数都发生在罗汉寺附近,且绝大部分都是寺门之内。这与它的线索设置、摄影成本是分不开的。《石头》也是有两个线索,包括真的宝石外,还有谢小盟买的便宜实惠的仿真翡翠,但不像《赛车》中的美金和骨灰可以分开,《石头》更需要两个线索靠近、交换才能对剧情起到推动作用,因此重要转折的场景都必须放在展厅之内,所以说展厅是公共厕所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由于该片制片成本紧张,只能大致租赁下罗汉寺一块地方,而展厅无法承载下过多阵营的交锋,因此徐总的个人与团体描写主要集中在场外与老杂皮的办公室,而其他人则被分为了四层:最下面层是黑皮和小军主导的下水管道,中层是发生追逐战和盗窃争斗的展厅、上层是麦克行动的通风管道(也可以把下水道和通风管道统一看作一层——非正常途径,尤其是一个镜头,一身黑的麦克与黑皮在街上相遇面面相觑的场景也正在暗示这一点)、顶层是工厂职工和盗窃团队的主阵地,这种紧凑的场地更加凸显了整部影片的黑色幽默,仅有一墙之隔的两个阵地、敲锤子和翻窗子的偶然干涉强化了角色集中出现、矛盾一触即发的紧张感,保证整部电影剧情张弛有度、巧合迭起,整部电影矛盾鲜明,及其具有向心力。纸箱式的设计犹如布满发条螺丝的精巧机械一般,要求剧本结构稳定,阵营张驰、交锋有度,所以《石头》采用稳定的三主阵营设置,并利用大量次要、边缘阵营充当齿轮的作用,串联起主要阵营的互动,因此该片主要阵营扎实稳定,次要阵营丰富、生动,奠定了宁导的剧本风格。
而如舞台剧一般的《外星人》则显得稍逊一筹,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片部分地丧失了多阵营的结构优势。从全片来看,《外星人》已经呈现双阵营的特征,在跨入第二道边境之前(被胁迫进入米国领事馆),米国政府处于消极的地位,在被动地寻找外星人的踪迹,主要矛盾是黄渤、沈腾与外星人的博弈;但当跨过第二道边境之后,虽然外星人得以两次重生,并且拥有了绝对强大的力量,但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并且动机与行动也开始出现混乱(从被当成猴耍,到获得念力头箍,再到泡到酒里,最后再到附身欢欢身上,外星人奇卡始终都是为了完成建交任务,并对两个主角抱有强烈敌视,而当到第二次复活时,电影已经临近终末,外星人却毫无征兆地“喝醉”了,接受了建交并带着特产回家了,这种转变极其突兀,所以很多观众观影后第一感受是逻辑混乱、不知道剧本究竟讲了什么),而自大的米国特工(代表了米国文化)开始活跃于银幕之上,所以镜头的视角基本都是跟随黄渤、沈腾二人,就好比话剧一般,聚光灯偶尔会投射到舞台边缘的配角,但主要灯光始终跟随主角二人。

虽然配角阵营的弱化造成剧本结构失调,有诸多缺点,但同时也使得该片具备了独特的优势:其一是更立体的塑造主角团的人物性格(有部分观众认为,这部片如果没有了黄渤沈腾就是一部彻彻底底的烂片,实则不然,从全片选角、剧情设计上都能看出拍摄重心就是在主角二人身上,因此可能并非黄渤、沈腾拯救了这部电影的口碑,二是因为二人的加盟才导致剧本设计的重心发生了偏移);其二是结构更加通俗易懂,从排片上也能看出该片更加商业化,定位就是通俗易懂的合家欢式贺岁片;其三是更加适应时局,宁浩已经功成名就,采用的班子也更加豪华,不可避免地因为人际关系、明星身价而增减不同角色的戏份,这也是大投资的商业电影长期存在的一大局限性。总的来说,话剧式的视觉线索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对主角形象的塑造,使得线性叙事更加通俗顺畅,但相应的,也会牺牲配角的交互属性,导致审美疲劳。
从赵本山到宁浩——褪不尽的“地气”
中国的电影题材其实是在不断多元化的,包括很多就是瞄准的城市小资与年轻群体,讲的是城市小资的故事、精英阶层的故事、披着国产外皮的舶来故事,但乡土文化与“审丑视觉”却仍旧在本土电影中占据一方天地,并且呈现更长久、更旺盛的生命力。用一句不太恰当的网络流行语来说,“狠活是杀不死的”,这种特色的文化视角不应该、也不能够被完全扼杀。这种视角的早期的一个代表就是赵本山为首的早期春晚小品艺术群体,通过揭露不公的现实、表现负面的形象、结合中国本土的艺术形式,借由当时最有效的媒介电视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与一致的好评,例如赵丽蓉与巩汉林的《打工奇遇》、《如此包装》都刻划了唯利是图的商人,并结合了歌唱、评戏的表现手法;陈佩斯与朱时茂的《主角与配角》、《吃面条》等则是将话剧艺术更多结合进来,更显现出卓别林式的舞台诙谐;赵本山则更加关注于农民题材,其表现广度、幽默讽刺更是首屈一指,包括其参演的电影《落叶归根》《来的都是客》都具有强烈的现实借鉴与批判的意义。但近年来这种接地气的文化审美却被有意地雪藏了,因为审查机制作祟,作品虽然仍在讲基层的人,却不讲基层的事了。赵本山在一次访谈中说:
赵本山
“为什么今天要说坚持一个真实的文化态度……而我坚持作品,一是我熟悉的生活,就是始终没离开我那个农民圈,还有那个破帽子,我一直带着,我不敢扔,扔了就没力量。”
宁浩的作品中,尤其是疯狂三部曲也明显带有这种特征,这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每一个角色背后都代表了一大类可怜、可爱、可憎的群体。以疯狂的石头为例,除了常在荧幕上出现的专业杀手,本土的三教九流小偷小摸之辈也被形象的表现了出来,道哥代表的黑社会势力,有一定的谋略、武力,却常常因为犯浑(头铁)而招来杀身之祸;有黑皮一样没脑子、滥用暴力的街溜子,“古惑仔不动脑一辈子都是古惑仔”;也有小军一样表面忠诚、背地里耍小聪明(睡嫂子)、偷奸耍滑的智力型混混,这些都是现实的印证,尤其是该片上映于2006年,彼时重庆专项整黑除恶、设立交巡警等措施尚未实施,公共交通上扒二哥(扒手)确实猖獗一时,因此很大程度上引发了群众的共鸣。再比如一贫如洗却总是梦想买彩票中大奖的三宝、借女人上位又暗杀自己老婆的假壮阳药商人李法拉、傲慢无礼却总是自作聪明的米国特工……每一个角色都是在现实中能够有迹可循的。并且,这种乡土视角并不是局限于单一时间、单一空间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不同的对象赋予不同的内涵,虽然《外星人》评分偏低,但单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说,还是做的比较不错,不仅切合了中美矛盾加深的时代趋势,同时也隐晦地抛出了一些开放问题:中国缘来已久的酒文化究竟是有害有益?如耍猴等传统杂耍该被抛弃还是传承?这种可能对动物产生伤害的传统训练方法是否正确?在各地肆无忌惮侵略活动、企图向外太空殖民的美帝主义是否会有一天像游乐城里的微型白宫一样被(自己人)摧毁?
疯狂的未来
总的来说,多阵营并行的复式剧本设计在电影工业中已经发展成熟、广泛应用,例如下篇文章将讲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就是经典的高分电影,疯狂三部曲与众多经典影片已经证明,这种复式设计运用得当的话,非但不会削减主角的个人魅力、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视觉语言、资源分配满足不同的拍摄需求,并带给观众不同的观影体验;同时,疯狂系列影片的成功也告诫着创作者,西学东渐固然重要,也不要忘记传统的、文化的内容,不光要写平凡的人,更要讲平凡的事;不光要听听西边的故事,更要讲好东方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也就像《疯狂的外星人》里面那句别有用心的台词:“你是不是忘了你在哪?china!”

0 条评论